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专题 >> 知识专题 >> 正文

AI赋能教学 融合创新增效 ——教务处、通识教育中心赴榕参加2025 “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材建设专题研修会”

2025-04-27 15:40:49  点击:[]


4月26日,厦门华厦学院教务处长沈金海、通识教育中心主任裴水妹、副主任杨静受邀参加了由福建省人工智能教学会、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慕课联盟(CMOOC联盟)福建省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5年“融合创新、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材建设”交流会。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及福建省内计算机类专业院系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会,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课程改革实践与教材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

微信图片_20250428170217

聚焦前沿:专题报告引领改革方向

会议聚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多位专家分享创新实践。西安交通大学桂小林教授提出构建"计算思维+人工智能"新课程体系,剖析AIGC对人才培养的挑战,强调通识教育重要性。同济大学杨志强教授以Python为主线,展示计算机与程序设计课程联动改革,整合传统内容与前沿技术。福州大学于元隆教授创新提出AI思维教育理念,构建联结主义为主的知识体系,形成"明道理、少代码"培养模式,配套数智化教学资源。中南大学刘卫国教授倡导"双主线"教学,通过数据分析案例融合AI技术与传统课程,提出"问题导向、应用驱动"改革路径。厦门大学林子雨副教授系统阐述人工智能教材编写理念与知识体系重构思路。武汉理工大学赵广辉教授结合国家级Python课程建设,探讨大模型赋能智慧教学转型,分享实践教学创新经验。会议集中呈现了课程体系重构、教材建设创新、智能技术融合等维度的改革成果,为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发展提供了多元实践范式。


共议难点:破解AI教育核心挑战

交流环节中,与会教师围绕“AI工具与基础能力平衡”、“人工智能主推教师队伍建设”、“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实践”等议题展开讨论,提出需建立动态课程评估机制以应对技术快速迭代,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AI工具应用能力与伦理素养。

会议成果:为数字素养教育筑基

本次会议构建高校AI通识教育协同平台,论证AI驱动教育范式转型与课程重构路径,为我校"1+1+X"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通识教育中心后续将进一步推进AI课程开发及数字化转型框架研制,聚焦课程图谱优化、智能教技融合与评价体系重构,通过数智教学与OBE理念融合,构建PDCA闭环机制,系统提升AI时代创新人才培育实效。


下一条:“智”启新程:通识教育中心教师探索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