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8 17:21:02 点击:[]
我校通识课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兼商务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刘海翔老师近日应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专题访谈,在一个小时的节目时间里,畅谈由刘海翔教授翻译、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两部译著,《能源传:一部人类生存危机史》和《耶鲁考古小历史》,并于2021年7月26日晚间在央广“品味书香”栏目顺利播出。
《品味书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强力主打节目之一,在每晚的9点到10点黄金时间播出。关于《能源传》,刘海翔教授指出,现代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主要是石油和煤炭)的资源越来越少,这个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就会发生能源危机。与此同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高涨。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需要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积极的探索。
(刘海翔教授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
在谈到《耶鲁考古小历史》时,刘海翔教授说,“历史是生活的教师,而考古则通过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人在生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考古揭开厚重的尘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生动的实证和细节。如果说历史是‘教师’,考古就是个勤奋、扎实、细致的‘助教’”。
刘海翔教授在访谈中还畅谈了他的治学体会和翻译心得,提出作为学者,应该耐得住寂寞,要甘坐“冷板凳”。他说,“在学术上,大家也要有精品意识,避免粗制滥造。当每一个学者都能够静得下心来,把自己的工作搞好的时候,一个社会整体的学术水平,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访谈现场)
刘海翔教授入职华厦学院三年多来,除了出版《能源传:一部人类生存危机史》和《耶鲁考古小历史》两部译著之外,还以“厦门华厦学院教授”的名义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两篇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四篇文章,有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
此外,由刘海翔教授负责英文审校的中英文双语专著《“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盟十国》在2019年12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顺利出版,该书探讨了“一带一路”视野下东盟十国的文化、教育与商业机遇,在跨文化交流与应用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
值此高考后的招生季,刘海翔教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专题访谈有助于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厦门华厦学院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布局建设学科专业群,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提升质量夯实基础。学校积极组建“双师双能”型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以建设“人文、自然、简约、和谐”大学为目标,以生为本,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央广专题链接:https://ytweb.radio.cn/share/albumPlay?correlateId=1531001&columnId=15682080946016)
(刘海翔教授翻译的两部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