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中心资讯 >> 正文

数字教育扬帆出海,华厦实践荣获省级二等奖 ——我校“数字赋能·活动搭台”跨国交流案例获充分肯定

2025-11-21 16:39:22  点击:[]


近日,从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传来捷报,在“数字教育‘走出去’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由我校申报的案例《数字赋能活动搭台——民办应用型本科数字教育跨国交流的华厦实践》,荣获二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我校数字教育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我校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道路上,以数字技术破局,展现民办高校特色与活力的生动实践。

荣誉背后:跨部门协作

这份二等奖成果源于全校多部门的协同努力。

一、顶层设计与团队组建

当案例征集的通知下达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做出决策,将其视为展示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与数字化改革成效的重要窗口。第一时间,一支由通识教育中心牵头,教务处、校办公室对外合作交流处、信息中心、各二级学院共同组成的专项工作团队迅速组建。举全校之力,将我们最具特色、最具成效的实践凝练出来,讲好我们的“数字教育‘走出去’”故事。”

二、材料收集与整理

案例的生命力源于真实且丰富的实践。在明确分工后,团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材料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对外合作交流处翻出了近年来所有与海外合作院校开展线上文化交流、云端学术讲座、跨国项目合作的档案与数据;教务处梳理了融入国际视野的课程改革与教学管理模式;校办公室和信息中心则提供了支撑所有线上视频等素材的平台技术;各二级学院贡献了师生参与其中的鲜活案例与感人故事。这个过程犹如“沙里淘金”,团队在浩繁的素材中反复筛选、比对,力求数据精准、案例典型。

三、研讨提炼与核心明确

如何将分散的实践整合为有机整体?团队通过多次集中研讨,明确案例的逻辑框架与核心亮点。围绕突出技术平台还是文化活动、强调应用广度还是合作深度等问题,成员深入交流,最终确立以数字赋能,活动搭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系列化、主题化跨国交流活动为载体,实现应用型教育理念、模式与文化的双向输出。

四、撰写完善与提交

思路明确后,由通识教育中心数字素养教研室组成的主笔团队数易其稿,字斟句酌,力求语言精炼、逻辑严谨、亮点突出。校办公室和信息中心的老师根据申报书内容和提炼的素材,制作出视频精美画面,再加上我校学生深情的画外音演绎,最终材料在截止前提交,凝聚了团队的集体努力。

未来展望:以二等奖为起点

获奖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团队已着手后续规划:一是深化合作内涵,从文化交流拓展至课程共建、学分互认等学术领域;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整合零散活动为可持续的“数字教育国际合作项目”,打造我校国际化教育品牌。

此次获奖证明我校在数字教育领域的探索取得实效,体现师生创新与协作精神。在数字教育出海进程中,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同样能够积极作为,展现自身特色与实力。


下一条:厦门华厦学院学子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斩获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