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中心资讯 >> 正文

厦门华厦学院举办首届“数字素养”教育研讨会

2021-04-19 16:36:30  点击:[]


(会议现场)

4月16日上午,学校在齐礼楼602会议室召开首届“数字素养”教育研讨会。学校谢增鸿校长、赵丽副校长等校领导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及教务处、学生处、规划处、信息中心、图书馆、教师发展中心、二级学院、通识教育中心、高教研究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邀请厦门大学系统与控制中心主任洪文兴教授莅临指导。

谢增鸿校长认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数字经济为引导,产业数字化正在颠覆传统产业、催生新业态。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开始加速发展数字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这也对新工科建设和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从高等教育的要求来看,原有的高等教育体系是适应早年工业经济时代“生产线”发展的人才需求而建设。而为了适应当前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应有新的革新,包括新时代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关键技术、人才素养等,特别是人的数字素养等。最后,学校是面向地方经济的职业本科高校,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培养人才,我们需要研究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会上,谢增鸿校长指出,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作出建设“数字福建”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总体布局,为“数字中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厦门华厦学院作为非营利性普通高等院校,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在2011年,在蔡望怀创校名誉董事长的倡议和支持下,学校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实施教学信息化改革和数字素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谢增鸿校长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纳入和突出有关“数字素养”的知识、素养、能力训练,鼓励师生开展相关研究,包括对相关理论、教学及培养实践、支撑平台依托及师资队伍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能总结提出符合我校现代职业教育类型高校定位的大学生数字素养通识教育核心要素,以及各专业差异化的专业要素,在学校课程体系布局、实验室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校“十四五”规划等中,提供“数字素养”培养的内容。

厦门大学系统与控制中心主任洪文兴教授作《产教融合,提升数字素养》专题报告,洪文兴教授也是厦门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数字福建大数据基础技术厦门研究院副院长、厦门“双百人才”、厦门数字孪生总经理。他从数字素养的背景、定义、八大核心要素、国内外水平等方面,介绍了“什么是数字素养”、“如何培养数字素养”和“数字素养效果评估与实践”,同时以洪教授主导的“数字力”为例进行阐述,包括被“i厦门”认可收入的“数字力测评”、中国大数据与智能计算联盟认可的“数字力课程体系”,以及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厦门市智能制造电子科技企业所采用的“数字力人才应用”等案例,为学校探索数字素养教育提供了思考路径、翔实案例及富有成效的参考意见。

在集体讨论阶段,我校信息中心主任、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雷教授指出,实施数字素养教育需要多部门联动、协同开展,以及一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提供保障,通过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

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庄峙厦表示未来数字能力非常重要,现代大学生不光要具有生活数字素养,更需要工作中的数字素养,需要更多关注此方面的培养。

商务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婷婷提出,数字素养就是要具备数字思维能力,建议借鉴思政教育的“四个课堂”模式,建设数字素养教育的“四个课堂”:教学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信息化学习平台,提升数字素养教育成效。

通识教育中心特聘副教授陈剑鸿提出,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可以从课程改革和平台建设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数字素养相关元素、建设数字素养学习平台等,完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建设。

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唐维萍表示数字素养是以后人才培养的趋势,可以加入到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中,考虑在通识选修课、第二课堂、专业课中嵌入数字素养教育。

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盛映红表示人文学院一直在做数字素养方面的工作,比如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等专业,就是将数字化技术用于艺术创作方面。养的趋势,可以加入到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中,考虑在通识选修课、第二课堂、专业课中嵌入数字素养教育。

图书馆馆长吴洁认为图书馆要进一步搭建数字教育平台,建好数字资源库,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处副处长、学生公寓办主任颜国辉表示通过回访校友了解到,校友们希望学校在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把传统的经济学等知识进行线上的分析和评估。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与建设办公室(评建办)常务副主任傅奇提出,数字素养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加强学校的合格评估工作的数据部分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借鉴意义。

校长助理、通识教育中心主任王宁表示,将数字素养教育列入学校“十四五”规划中,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自查报告中可把学校在数字素养方面的工作列入其中,希望数字素养教育经过5-8年的建设,可形成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

我校在“数字素养”的实践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具体来讲,学校曾有过一些探索与建设。例如,在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中,以信息技术专业群支撑、衔接各个其它民生、应用等专业模块群。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建设中,鼓励教师开展“教”的技术学习与应用、学生“学、用”信息化技术、学校构建了“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化建设。

通过本次务虚会议,学校鼓励师生开展与数字素养相关的研究,包括对相关理论、教学及培养实践、支撑平台依托及师资队伍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能总结提出符合我校现代职业教育类型高校定位的大学生数字素养通识教育核心要素,以及各专业差异化的专业要素,在学校课程体系布局、实验室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校“十四五”规划等中,提供“数字素养”培养的内容。面对创新驱动型社会,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若干年建设,争取我校的毕业生普遍具有良好的数字素养,能适应数字时代的工作、生活,还能具有一定的数字竞争力,形成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标签。

上一条:2021年度通识教育职称评定公示
下一条:厦门华厦学院人文通识系列讲座第189期–-《人工智能:“感知”到“认知”的技术演进》成功举办